返回

毕业季,做自己情绪的主人


查看:29   
  毕业,预示着一个阶段的结束和另一个阶段的开始。如今的你,是正在为工作的未定忧思劳心,还是纠缠在感情的恩恩怨怨中难以自拔,亦或是为下一步的何去何从而迷茫感叹?请你相信,这些都是暂时的,不管你最终的选择是什么都终将走向美好。本期校报,我们请到了心理学系的李娜老师来告诉大家如何构筑自己的情绪堡垒,成为自己情绪的主人,让你不再烦忧。
  一、学会归因,找出缘由所在
  毕业生在毕业之际,都容易存在一个广泛的负性心理特征,在这一时期,可能会感到焦虑、烦躁、自卑、自负、易冲动、意志力薄弱等现象。其实这些都是角色转换时期的正常现象,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
  首先,李娜老师认为这是一种由于角色转换而产生的自然而然的压力。大学生们即将从神圣美好的象牙塔走入一个新的环境中,要面对新的规则,从一个学生的身份转变为更多的身份,这就是一个角色的转换。对于医学生而言,这种角色转换尤其明显,医学生面对的是从一个被保护者到一个生命守护者的转换,这是对心理承受力的考验,这种角色转变和适应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一个人走入社会的成功。
  其次,这种压力还可能源于对自己期望值设置的不合理性。心理学上用成就动机来衡量设定目标的可实现性。而对于毕业生而言,过高和过低的目标都不利于人生的发展,研究表明,中等的成就动机更有利于个人价值的实现。所以,李娜老师给毕业生们的建议就是要在清楚的自我认识的基础上,调整好自己的期望值。
  当然,不可避免的还有很多社会因素会引起毕业生情绪的波动,比如说社会体制、用工制度、社会需求等等。但是李娜老师建议大家,适时调整好主观因素,才有能力去面对成长道路上的各种难题。
  二、如何调试,成为情绪主人
  李娜老师告诉我们,毕业压力的情绪调试主要分三个步骤:
  Step1:认知方式,打造思维地基
通俗来讲认知就是人的想法和思维,李娜老师认为从根本上改变认知方式是心理压力缓解的第一步骤。面对毕业,同学们主要应建立一个正确合理的认知系统,从而避免以绝对化、糟糕至极以及以偏概全这三种错误认知为代表的认知方式所带来的困扰。
  Step2:情感调节,构建情绪堡垒
  情绪情感是人活动的内部驱动力,因此树立正向积极的情绪对心理的调节极为重要。而勇气是这其中不容忽视的一部分。勇气就是尽管你感觉害怕,但仍能迎难而上;尽管你感觉痛苦,但仍能直接面对。当你这样做的时候,会发现战胜恐惧不仅使你变得强大,而且还让你向成熟迈进了一大步。因此,勇敢面对才是克服压力和恐惧的首要义旨。
  Step3:行为矫正,为美丽生活添砖加瓦
  行为的矫正是解决压力的直接方法,而行为的调整方面李娜老师建议同学们主要从主动沟通和自我调整两个方面进行。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人际交往的首要任务是树立“人际交往,我是起点”的信念,主动出击,保持沟通是最为有效和便捷的方式。其次是自我调整,李娜老师建议大家可以通过做冥想、自我鼓励、经常运动和保持微笑的方式来进行自我调整。
  三、校园生活,积累青春正能量
  那么,作为在校生的我们应当怎样来为今后的就业打基础,更好地完成从学生到职场新人的角色转换呢?
  李娜老师认为,大学里学生社团是一个良好的自我提升平台,社团是社会的缩影,不同于课堂,参加社团、学生会,是实践社会的过程,同学们首先需要端正态度,这并不是盲目跟风,也不是为了某些地位或荣誉,只有真心投入,付出,专注一件事,坚持一年两年,最终才会取得更大的收获。在这个过程中,大家会去了解尊重、理解、奉献、宽容、坚持的含义,而这些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主动参与组织、策划活动,与他人沟通合作,不仅能锻炼社会交往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和磨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力,丰富个性,积累正能量,从而提升他们的人格魅力,为将来的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李娜老师强调实践的过程也是“攒人品”的过程,在社团活动中,同学们可以反复自我检验、自我认可,从中发现不足,不断完善总结提升自我,从而增强自信,并逐步积累就业资本。
  大学期间,在学习专业文化知识之余,注重自身综合素质的培养,利用一切可能的实践机会,去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充分锻炼自我,丰富自我,凝聚更多的心理能量,在面对就业问题这一挑战时才能厚积薄发,从容应对,较快适应从大学生到职场工作者的角色转换。
  采访的最后,李娜老师送给所有毕业生和在校生们一句话——“消极是人生最大的残疾”,无论现在的你正处于哪种状态,孤独、无奈、痛苦还是快乐、满足、幸福,都请你坚定的走下去。事情到最后都是好的,如果不好,那说明还没有走到最后。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被上天眷顾着的,无论怎样,你都要坚定地相信自己,相信希望,相信美好的生活,相信光明的未来!
  (学生记者 许茜如 陈明英 陆兰)
大连医科大学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5458次访问,全刊已有2332014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