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刘延东国务委员在首都医科大学座谈会上的讲话


查看:216   

刘延东国务委员在首都医科大学座谈会上的讲话


编者按:
     今年9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到首都医科大学视察,与师生进行亲切座谈并作重要讲话。刘延东国务委员在讲话中对提高医学人才培养质量、加强医学学科建设和医学科学研究、强化医学院校社会服务功能等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还特别提到医学教育怎样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服务的问题。刘延东国务委员的讲话对进一步深化医学教育改革,推动医学教育更好地服务于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报特将其讲话全文刊登如下,以供师生们学习参考。
    
同志们,老师们,同学们:
    在首都医科大学喜迎建校50周年之际,我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北京市的有关负责同志来到学校与大家座谈交流,感到非常高兴。首先,我谨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首都医科大学表示热烈祝贺!向全体师生员工、医务人员和海内外校友表示亲切问候!
    首都医科大学是一所具有光荣历史和显著特色的地方医学院校。50年前,正值国家困难时期,吴阶平先生带领第一代首医人,艰苦奋斗,只争朝夕,实现了“当年建校,当年招生”,在一片菜地上建起了北京第二医学院。半个世纪以来,一代又一代首医人,发扬“扶伤济世、敬德修业”的光荣传统,坚守医学责任,发展医学学科,培育优秀人才,服务黎民百姓,致力改革创新,为首都乃至全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为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作出了重要贡献。一批批杰出的医学人才从这里走出,甘于奉献,勇于实践,为群众护佑健康、解除病痛。特别是在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和自然灾难面前,学校师生和医护人员踊跃请战、冲锋在前,展现了白衣天使的崇高风采。学校优秀教学科研成果不断涌现,不仅获得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而且获得了国家级教学成果特等奖,充分展示了师生不懈追求、勇攀高峰的执着精神和创新能力,为满足人民需求、应对重大疑难疾病、推动医学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尤为可贵的是,首都医科大学在长期办学过程中,走出了一条以内涵发展为核心的特色之路。一是坚持“顶天立地”的办学理念,在培养高端人才的同时,适应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培育各级各类适用人才;二是依托首都丰富的临床资源,加强临床实践教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三是发挥作为卫生部全科医学培训中心的示范作用,在全国率先推进全科医学学科建设,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全科医学骨干;四是立足于为农村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适用人才,创新农村卫生人才培养模式,为有效提升首都农村医疗卫生水平作出了积极贡献;五是加强与贫困地区、民族地区医学院校的交流合作,帮助培养医学人才,促进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作为一所地方院校,首都医科大学能取得这样的办学成绩,十分不易。总结起来,有五个方面的经验令人印象深刻。一是定位准确。从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需求出发,高度自觉地把学校发展融入首都建设之中。二是思路清晰。以科学规划为先导,推进学校创新发展。三是内涵发展。以管理求效益,以质量求发展,激发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四是改革创新。遵循医学教育规律与人才成长规律,以创新理念和创新实践推动学校的建设发展。五是注重学科。始终把学科建设作为学校建设发展的基础,全面推进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这些经验是首都医科大学五十年建设发展历程的提炼升华,也是许多高等院校取得成功的共性规律,对建设有特色、高水平大学有重要借鉴意义。
    可以说,由吴阶平先生创建的首医基业,如今已是根深叶茂,前程似锦。我们在此也衷心祝愿学校立足首都,面向全国,走向世界,努力成为具有先进水平和鲜明特色的医药卫生人才培养基地、科学研究与科技成果开发应用基地、临床医疗康复保健服务基地、卫生政策研究与咨询基地,朝着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医科大学的目标不断迈进!
    老师们、同学们,当前我国正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处于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阶段。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快中国从大国向强国的转变,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迫切需要加快培养数以亿计的优秀人才,迫切需要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的转变,迫切需要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现代高等教育、实现高等教育的历史性跨越。医学教育承担着为维护人类健康培养医药卫生人才的重要使命,涉及医疗和教育两个最为直接的民生问题,一肩担两义,牵系千万家。“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健康是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美好生活的基本因素,是国家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基本保障。医学教育的最根本任务是培养人,造就一大批医生、护士、医务工作者,去履行护佑人民健康的神圣职责。一个国家如果没有高质量的医学教育,就不可能有高质量的医疗服务,人民群众也难以拥有更高的生活品质。特别是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生命健康的期望值日益提升,对医疗卫生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2009年,党中央、国务院立足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着眼于人民群众的新需求,出台了《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明确了我国医疗保障建设的基本目标和步骤措施。今年7月,党中央、国务院又从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战略全局出发,召开了新世纪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描绘了未来10年我国教育改革发展、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宏伟蓝图。认真贯彻中央关于医改和教改的重大部署,推动医药卫生事业和教育事业科学发展,都对医学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医学教育要抓住新机遇、应对新挑战,实现创新发展、科学发展,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以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推进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契机,遵循医学教育规律,育人为本,改革创新,整合资源,提高质量,协调发展,着力于医学教育与医药卫生事业的紧密结合,着力于体制机制和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突破,着力于医学生医德素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等综合素质的显著提升,努力办人民满意的医学教育,为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为推动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医药卫生事业发展,为增进人民群众的健康幸福提供坚实保障。
    这里,我再重点强调四个方面。
  第一,把人才培养作为根本使命,不断提高育人水平。人才培养是高等院校的首要职责。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社会主义医药卫生人才,是医学教育的根本任务。医学院校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为国家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培养各级各类专门人才。一要围绕医药卫生服务实际需要设置和调整专业,确立合理规模,增强针对性,使医学人才培养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二要遵循医学教育规律和医学人才成长规律,完善医学人才终身教育体系。要积极发展医学专业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稳步发展医学“长学制”教育,努力提高医学本科教育,按需发展医学高专高职教育,强化全科医学教育、毕业后医学教育和继续医学教育,广泛开展社会健康普及教育。三要切实加强医德教育,使培养出来的医学人才真正做到对人民群众的生命和健康负责。四要确保教学的中心地位,努力形成学校重视教学、教师热爱教学、科研促进教学、经费保障教学、管理服务教学的有效机制和良好氛围。五要推动医学教育改革创新,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增强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这里我要特别强调临床实践教学的问题。医学教育是实践性很强的教育,临床实践教学目前还是薄弱环节。医学院校要切实规范和加强临床实践教学,强化临床学习、见习、实习及医学社会实践等环节,帮助学生积累临床经验,提高临床实践能力。
  第二,确立学科为基础的理念,大力加强医学学科建设。学科是高校实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功能的重要基础,是教育教学和科研组织的基本形式,是学校办学和事业发展的支柱和基石。医学学科支撑着医疗卫生服务,是国家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依托。推进医学学科建设是医学院校不可推卸的重要责任。要遵循医学学科学术发展的规律,准确把握学科分化、交叉和融合的发展趋势,根据学科现有基础、发展潜力和建设条件,调整学科结构,增强学科整体实力。要切实加强基础学科,注重扶植新兴学科,强化优势学科和特色学科的发展。要促进基础学科和临床学科的沟通,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和上下游的结合,使医学学科发展成就能够尽快应用于为广大群众健康服务。推进学科建设,人才队伍是重要保障。要坚持人才引进和培养相结合,不拘一格广揽英才,着力培养学科后备之师,注重发挥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的作用,加强临床医务工作者队伍建设,以事业、政策和感情造就一支师德高尚、学术精湛、治学严谨、勇于创新、名师汇聚的教师队伍。总之,学科建设要发挥优势、突出重点、培植特色、强化保障,努力实现医学院校学科水平的跨越式提升。
  第三,立足提高创新能力,切实加强医学科学研究。科学研究是体现高等院校学术水平的重要标志,也关系到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的质量。当前我们正处于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前夜,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引领作用日益凸显。胡锦涛总书记在今年两院院士大会的重要讲话中,深刻阐述了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我国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机遇、新挑战,充分肯定了科技创新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指出了科技未来要突破的八个方面重点任务,其中明确强调要大力发展健康科学技术,提高健康科学和健康服务水平。这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医学科学研究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指导意义。医学院校要认真学习贯彻中央有关精神,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突出特色,不断加强医学科学研究工作。要以生物医学和临床医学学科为基础,充分关注社会发展对医学科学的新要求,充分关注临床应用对学科科研的新要求,充分关注科学研究对学科协作的新要求,通过深入有效的科学研究,揭示生命和健康的内在规律,解决疾病诊断治疗和群众预防保健的重大问题。要加强基础研究和源头创新,稳定一支高水平研究队伍,持续有力支持,鼓励自由探索,注重长期积累,实现厚积薄发。要加强重点科研基地建设,积极参与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科研计划项目,创新科研组织模式,努力形成项目推动科研、科研提升学科、学科支撑发展的良性循环。要完善科研评价机制,以创新和质量为导向,营造自主创新、勇于突破的良好氛围。
  第四,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着力强化社会服务功能。服务国家、服务社会、服务人民,是高等院校的重要使命。医学院校作为医学教育的重要基地,在履行社会服务功能方面更是责无旁贷、义不容辞。一要利用丰富的临床和预防保健资源,为社会提供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保障和促进人民的健康。要突出临床服务的社会效益,提高临床服务的水平和质量,把医学院校各附属医院建设成为高水平的临床教育和服务基地。    二要围绕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需要,在人才结构、学科设置和研发攻关等方面提前布局,促进产学研用紧密融合。三要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医药卫生领域的重大问题,发挥思想库、智囊团作用,提供科学而切实可行的政策论证支持。四要为应对自然灾害等应急专项医药卫生需求提供力量支持。总之,医学院校只有主动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与和谐稳定作贡献,自身才能实现有后劲、可持续的发展,真正确立起学校的社会声望和存在价值。
  这里,我想特别讲一下医学教育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服务的问题。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改善民生、造福人民的重大举措。医学院校必须发挥自身医学资源优势,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服好务。一是围绕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扎实推进医学教育改革,构建适应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实际需要的人才培养体系和结构,科学规划医学教育规模,为医改提供有力的人才保证。二是围绕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加强面向基层的医学教育全科医生培养模式的改革。医改提出“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工作重心,全科医生队伍建设尤为重要。医学院校要贴近基层卫生服务的实际需要,建立符合基层医疗服务特点的全科医生培养模式,努力培养大批有奉献精神、扎根基层、医术精湛的农村与城市社区医药卫生人才。同时,要通过培训和继续教育等方式,努力提高基层医药卫生人才的整体素质和水平。三是围绕住院医师规范化制度建设,探索实践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新模式。医学院校要加强院校教育和毕业后教育的有效衔接,加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的建设,主动开展毕业后教育与研究生专业学位教育紧密结合的改革试点,为我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建设发挥积极作用。四是围绕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的深层次问题,特别是涉及医学教育的突出问题,如医学院校办学体制和办学模式的问题、综合大学内部医学教育管理模式的问题、医学院校办学定位与培养规模的问题、医学院校附属医院管理模式的问题等,进行深入研究,积极探索把医学教育规律同高等教育规律紧密结合的有效办法,为党和政府决策提供参考。医学院校自身要率先探索,敢于突破,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医学教育改革发展积累经验。
    办好医学教育事关重大,涉及面广,仅靠医学院校的努力远远不够。各相关部门和地方要强化支持,为加强医学教育提供保障。要在学科建设、学位教育、人才队伍和资金投入等方面完善支持政策,有些可对医学院校适当倾斜。对地方医学院校的建设发展要给予足够重视,促进医学教育全面协调发展,保证医学人才培养质量的均衡性。刚才首都医科大学提到的发展中的瓶颈问题,请教育部和北京市给予关注和支持。
  同志们,医学教育关系国计民生,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希望大家肩负起神圣职责,凝聚智慧和力量,奋发进取,开拓创新,努力办好医学教育,造福人民群众!希望走过半个世纪征程的首都医科大学发扬优良传统,不断取得新的更大成绩!

刘延东参观首都医科大学校史展——新华社记者丁林摄

刘延东首都医科大学肝脏保护与再生调节实验室了解情况——新华社记者丁林摄

 

刘延东参观首都医科大学中医古籍馆——新华社记者丁林摄

大连医科大学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6050次访问,全刊已有2330474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