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竞赛感怀


查看:30   

指导教师、附属第一医院呼吸科 李艳霞:

  作为教学医院的一名医生,在我心目中教学工作从来都是和临床、科研同等重要,只有老师本人有了足够的热情,才有力量使自己继续努力,去研究探索出更多良好的教育方法。而这份热情的最大源动力就是对于这个职业的热爱,对于学生的热爱。连续三年的临床技能大赛,我很荣幸被选为带教老师,给了我发挥这份热情的机会,在临床技能大赛的带教过程中有几点体会与大家分享。

  第一,制定完善的培训计划。在培训开始之前,要根据大纲要求,制定好培训计划,有重点、有步骤,循序渐进的进行。在技能操作中加强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在理论学习中更加充分的理解操作流程和技巧。

  第二,充分备课,勤奋博学。备课是授课的前提,技能课的备课不仅仅是专业理论内容的充实,还要考虑到操作技巧、学生层次等诸多的因素,备课内容是否充分,资料准备是否齐全关系到整个课程环节完成的优劣。备课阶段不仅仅是需要对即将开展的培训内容有深入了解,而且还需要对细节技巧和“因人施教”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只有做到了心中有数,才能有的放矢。现场培训是整个教学环节的核心,所有的前提备课准备都需要在这个阶段得以实施。但是以项目化任务为导向的技能教学不能采取说教和填鸭式的方法,而必须将培训内容项目化,每个项目可以再细化为多个任务,在指导学生参与完成整个项目的过程中,针对不同学生产生的个性化问题进行逐一的解答,只有这种因材施教、因人施教的方法才能做到事倍功半。

  第三,尊重学生,勤于沟通。项目化的专业技能教学需要将每位同学不同的完成过程进行针对性的点评,这样既可以使学生开拓思路,又能引导他们及时吸收他人的长处。因此,一次培训的结束并不能代表任务的完成,其后还有一个交流的过程。这种交流不必太正式,可以放在业余完成,通过交流大家相互取长补短,相互沟通。至此,才能算作一个完整的培训过程的结束。

  第四,反复练习,加强团队合作能力。技能操作大多数需要两个或两个以上学生完成,在练习过程中鼓励同学彰显个人能力,同时在团队利益面前又要有牺牲精神,这样才是一个优秀的团队。

  第五,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更加贴近临床。注重人文素养、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不仅提升了学生综合素质和人才培养质量,而且进一步推动了医学临床实践教学改革和创新。


参赛选手、第一临床学院 王冰:

  转眼间九个多月的培训已经结束了,第一临床学院代表学校再次获得了全国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特等奖。细细回想,心中总有无尽的感激与感动,优异成绩的取得离不开领导无微不至的关怀,离不开所有老师耐心细致的教导,离不开队友间的相互照顾与支持。

  培训初期,我便在心底埋下了一颗梦想的种子,期待有一天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这个梦想就是要在全国大赛的舞台上展示自己。带着这样的梦想,我投入到紧张而充实的技能培训中。

  指导老师的悉心培育,是我终生难忘的恩情。培训期间,医院领导多次来到技能中心看望我们,及时对培训提出宝贵的意见,并给予我们心理上的支持,照顾我们衣食住行的各个方面。日夜陪伴我们的指导老师们,把全部心血都倾注在我们身上,把自己的专业知识用通俗易懂的方式传授给我们,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经常照顾我们的饮食起居,陪我们锻炼身体,让我们三个月封闭训练变得丰富多彩。

  同学们的相依相守,是我永远珍藏的情谊。培训中,我们朝夕相处,同开心同流泪,从彼此的眼神中便可以领会对方的用意。看题时,我们共同判断,共同商讨最正确的解题思路。操作时,彼此相互提醒,争取把过程做到完美。回想起总决赛的场景,仍心潮澎湃。我们相互叮嘱、相互信任、相互鼓励,在逆境中顶住压力,在顺境中奋勇前行,为了不辜负我们的老师,为了大医荣誉而拼搏。训练的日子虽苦虽累,但我们一直快乐而充实。

  临床技能大赛虽然已经结束,但它对我们的影响是深远的。它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大纲里的操作,更让我们感受到老师们精湛的医术和崇高的医德,这些才是我们行医道路上的引航灯,指引我们不断发现自己的潜能,不断突破,做一名时刻为患者着想的好医生。

大连医科大学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9178次访问,全刊已有2322420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