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挑战”,在路上

——参加第十四届全国“挑战杯”竞赛有感


查看:38   

  在每一位大学生的心中,总有一个关于科学的梦想;在每一位大学生的心中,也总有一份关于“挑战杯”的情怀。
  满怀期待 踏上“挑战”之路
  2013年的一天,我偶然看见了张贴在宣传栏上《肿瘤干细胞研究院招收“实验小助手”》的广告,怀着满满的期待与忐忑,小心翼翼地敲响了实验室的大门,走进了我们共同的家——Liu Q Family。
  第一次来到实验室,这里的一切对于我而言充满了神秘的色彩,显微镜下的世界更是深深地吸引着我。然而,作为一名大二的“小同学”的我,心里更多的是担心,担心自己什么都不会,无法完成实验室那繁琐的工作。而刘强教授似乎看出了我的不安,亲切地告诉我们:“正是因为不会,才要学习;正是因为不懂,才要勇于挑战。不断探索那些未知的秘密,才是科研魅力的所在。”也正是这一刻,我不由自主喜欢上了这位风趣和蔼的“家长”,也喜欢上了这个温馨和睦的大家庭。就这样,我成为了实验室里的一员,和另外几个本科生踏上了属于我们自己的“挑战”之路。
  初次接触科研的我们,就像是一张张白纸,面对课题手足无措,如同无头苍蝇一般。是刘强教授,不辞辛劳,一次次地为我们把握课题的方向;不厌其烦,一遍一遍地为我们讲解科研的思路。是实验室的研究生哥哥姐姐们,带领我们查阅一篇篇的文献,手把手教我们实验操作。渐渐地,我们也在成长,从“细胞杀手”变为“细胞专家”,从“简单重复”变为“独立设计”,不知不觉中竟培养起了些许的科研思维。
  迎接挑战 风雨兼程
  渐渐地,我们也拥有了属于我们自己的课题——《氟苯达唑,一种驱虫药治疗乳腺癌干细胞》。氟苯达唑是一种常用的驱肠虫药物,它能通过影响肠虫微管发挥药理作用,这与目前部分抗肿瘤药物具有相似性,并且筛选发现它能与肿瘤干细胞中特定位点结合,提示我们老药氟苯达唑可能具有治疗乳腺癌的作用。
  为了做好我们的课题,只要一有时间,我们便泡在实验室里,当其他同学还在与周公畅谈时,我们早已换上了白大褂;当寝室的灯光已经熄灭,我们仍坐在试验台前挥舞着移液枪,似乎周六、周日、寒假、暑假、时间的早晚早已与我们无关。但每当看见细胞“茁壮成长”,阳性结果跃然纸时上,我们心里就如同喝了蜜一样,有着说不出的喜悦与满足,似乎整个世界都明亮了起来,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所有的辛劳都是为了此刻。
  然而,没有一帆风顺的事业,正如同没有一气呵成的文章。科研更是如此,不是每一滴汗水都能灌溉出果实,不是每一次的付出都有收获。实验失败的悲剧几乎每天都在上演,面对日日夜夜的辛苦耕耘却无法换回预期的结果,我们也曾想过放弃,想过退缩。实验室老师们的鼓励使我们一次次坚持下来:“推动我们前行的或许并不是成功,而恰恰是那一次次的失败,只有勇于从跌倒的泥潭中站起来,才会有冲过终点的那刻辉煌。”
  通过不懈地努力,最终我们发现氟苯达唑能抑制乳腺癌及乳腺癌干细胞生长,诱导乳腺癌干细胞分化,抑制肿瘤细胞迁移和上皮间质转化,减少乳腺癌细胞耐药性的产生。成功挖掘出“老药”氟苯达唑能够治疗乳腺癌及肿瘤干细胞的全新作用,为今后应用于乳腺癌的临床治疗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全力备战 守护大医荣光
  当决定参加辽宁省“挑战杯”竞赛的那一刻,我们满怀着期待,期待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展现给大家。我们坐在电脑前,一遍遍的处理着实验的数据,力求将每一张图都做到完美;我们伏在书桌前,一遍遍修改着文章,对每一个字都“锱铢必较”。自己满意了,便让学长学姐们帮忙“挑刺”,修改,再“挑刺”,再修改……
  在辽宁省“挑战杯”中我们获得了特等奖。然而我们知道“挑战之路”才刚刚开始,后面等待我们的将是更加艰难的旅途。在短暂的休整时间中,我们总结反思了自己在省赛中的不足,阅读查找了大量的文献资料丰富背景知识,反复回顾实验过程中的点点滴滴,整理相关实验材料。学校团委还专门邀请了以往“挑战杯”的评委老师及校内外专家对我们的作品进行了辅导,专家们犀利地指出了我们在背景知识、作品展示及课题持续研究方面的不足,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宝贵的修改意见。我们将各位专家提出的修改意见与刘强教授共同讨论,对作品进行最后的修改与完善,刘强教授建议将原本高大上的科研介绍与轻松活泼的动漫画面相结合,为我们的作品展示打开了一条新思路。
  余下的备战时间里,我们在团委老师的帮助下修改展板、设计宣传册、制作展板,一切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转眼就到了比赛的日子。一踏入赛场,我们便看到了来自两岸四地的优秀的学子,他们通过有限的展位,借助于各式各样的方式,展示出了他们的科研创新能力及动手实践能力。随着布展的进行,我们连夜制作了一份新的海报,对展示内容进行补充,并且对展区进行了简单的美化。刘强教授不远千里来到广州,亲自守候在赛场门口,为我们打气加油,也无疑给我们带来了莫大的鼓舞。
  在接下来的答辩中,肩负着为校争光的荣誉感与使命感,我们忘却了紧张,全身心的投入在了比赛中。当成绩公布的那一刻,当得知我们获得了一等奖,我的眼眶湿润了,我们欢呼着,因为我们没有让汗水付之东流,没有辜负老师们的关心与期望,我们守护住了这份荣光!
  而现在,“挑战杯”虽然暂时落幕,但我们的挑战却仍在继续,前方还有更多的精彩等着我们!也希望有更多的同学能勇敢迈出挑战的步伐,谱写出自己的华章,共同守护大医的荣光!
  (本文作者王雪婷,药学院2012级学生,系第十四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获得者之一。)

“挑战杯”一等奖获得者王雪婷、毕倩倩同学做实验

大连医科大学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5529次访问,全刊已有2330931次访问